德不近佛者,不能成大医;技不近仙者,不能成名医
一名中医学生说,有一些东西即使相遇再晚,你接触到它的时候,会如子弹击中你。你的感觉是:以前经常接触的东西怎么竟没有发现它的好?这时,你好像突然间被擦亮了眼睛,看见钻石般熠熠生辉。而它,仿佛已经在这里等了你很久。它就是中医。
一位外国友人说,外国人来到中国的理由有许多,或许是憧憬东方国度的悠久历史,或许是想看看广袤九州的秀丽河川,或许是喜爱中餐的滋味万千……而我来到中国的目的和别人都不同。我来到中国,就是为了学习中医,我想成为一名好中医。现在西方国家越来越推崇中医疗法的绿色自然,尤其是它的预防效果。学习中医很有用。
中医,“它让人学会照顾自己及其家人朋友,它让人精神独立,它让人能够终生学习,为人民服务并且老有所为,它让人很中国。”《问中医几度秋凉》给我们传达过这样的阐释。
遇见中医是一种缘,而坚守这份缘,相伴到白头却实属不易。时下,医患关系的问题是突出的社会问题,医者本仁术,然而医院的功利化,导致了部分医生失去了自我,成为了利益的俘虏,失去了医者的本性。
加之,社会道德观念的普遍下降,导致了患者感恩之心,是非之心的偏失,更让医患关系成为社会尖锐矛盾之一。
如何成为一名好中医,好中医该是怎样的?我们曾经介绍过许多精诚大医,如果你也曾有那么一些些迷茫,我们继续让他们来告诉你。
【一】
他是百姓心中的好人,患者心中的好医。
他说,“但愿天下苍生无病,宁愿架上药物生尘”。
他希望,大家都能学会养生,能真正做到“自己不受罪,家人不受累,节约医药费,造福全社会”。
他每天在医馆只看20人。很多人想不通,有钱为什么不赚啊?他说:“我们看病只要精细,希望每个病人都能看好,我看病不仅要号脉开方,还要沟通了解,帮助病人改变健康观念,生活习惯,打开心结,调节情志。这样病才能好的快,病人才不花冤枉钱,不走弯弯路。”
他是“全国十佳好医生”、西安“宏晟堂”中医堂主,中医博士李宏大夫。
搞好医患关系,是每个从医者的必修功课,能与患者形成默契统一体,是治好病人的一个重要方面。
有的医生或许认为,你求我看病,必须得听我的。殊不知患者找你看病,不是求你,而是信任你,把你当成最可信任的朋友,连生命都交给你了,还有比这更忠诚的朋友吗?可是现实中许多医生却并不珍惜这样的朋友,在他们眼里,患者就是流水的过客。
李宏大夫则不然。谁有了困难,他会主动帮忙;谁遇到了烦恼、抑郁、忧愁,都愿意找他倾诉。他自筹资金在中医馆长期举办“养生大讲堂”公益活动,且不流于社会上很多养生节目的虚浮和功利,从专业的角度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,真情切实传递给百姓。
他还经常自费下乡扶贫帮困,把健康和温暖送到边远山区贫苦百姓中间,义诊施药。“好人李宏”、“好医生李大夫”的名声不胫而走,吸引了来自北京、新疆、香港等全国各地患者不远万里找他看病。
多年来,他的恩情几乎播撒在社会上每个角落,不管相隔多远,不管跨越多少阻碍,总有一波波患者不远千里万里,奔赴而来,只为向恩人道一声感谢和珍重。李宏大夫赠与老百姓最珍贵的礼物——健康,而老百姓无以为报,但一颗永远感恩的心却最是无价。
【二】
“德不近佛者,不能成大医;技不近仙者,不能成名医。”
“吃得苦中苦,方为人上人;心里有多少爱,成就就有多高”。
这是中医师张剑文的两个座右铭。多年来,张剑文每年都会至少抽出15天时间,自费到全国各地的贫困、边缘地区义诊。说起这份坚持,其中还有个这样的故事。
据悉,那时张剑文没有任何名气,也找不到患者,于是就到寺庙门口义诊。第一天看了4个人,第二天10多个人,到第四天看病的人就排起了长队。那时他每天的生活费不超过5元,仍坚持义诊不收任何费用。
而病人后来了解到他的情况后,不忍心看他饿肚子,主动拿钱给他,这些善心一直是张剑文念念不忘的大爱源泉。张剑文认为,自己成才的最大动力就是病魔缠身的病人痊愈后对他的好评。对年满70岁的患者和家庭极度困难的年轻人不收诊费的原则,他奉行至今。
世上没有神仙,任何医生都不可能包治百病,面对一个患者,我们能做到尽己所能就无愧于心。只是在尽己所能的时候,我们不能昧着良心掺杂进水分。
每一个大医,在生命面前,总是条件反射地敬畏,而不是淡漠事不关己。除了施展所学为患者治病,还应鼓励患者提振生存信心,患者自身才是真正的医生。
对张剑文来说,每接诊一例,他都要冥思苦想,翻阅古籍,勤于求证。在他眼中,中医的过去是辉煌的,用方是特别严谨的,经方的有效性、持久性至今无出其右者。
张剑文还表示,关键时刻医生要有担当,医生一慌,病人更觉没有希望。而临证需要医生胆大心细,敢于试药,一些药物需反复摸索,才能找到近乎临界的用量。
另外,作为一个医生必需医术精湛,所谓名医治病,庸医杀人。而要获得精湛医术,除了自下苦功,勤于实践,还必须虚怀若谷,向同行学习。据悉清初名医叶天士,一生拜了十七个老师,不断学习,并且勤于临床实践,自创卫气营血辨证,成为温病学派的一大宗师。
而随着看的病越来越多,张剑文也深感到自己的中医知识不够用。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去最大化吮吸中医的博大精深?张剑文惜时如金,拜何清湖教授为师,再次深入学习中医的系统理论,他的临证效果也进一步得到提升。
相遇中医,是缘;矢志中医情不移,是他。身而为人,行医一生,但愿抛却名利、世俗的纷扰,心境淡泊,勇斗病魔,初心不改到永恒,都是他。
做到"精研医术,医德高尚,虚怀求学,精勤不倦",你也能成为一名好中医
【一】
“我放不下病人,不能让他们失望。”
“很多病人专门来找你看病,你不去看门诊怎么行?”
这是他经常说的话。哪怕到生命的最后时刻,他都惦念着。
“我行医60多年了,对这项工作很有感情,舍不得丢掉它。”
他是全国著名中医骨伤专家,安徽省中医骨伤创始人丁锷。他的一生,是用中医方法为患者服务的一生。哪怕病逝前两天,还要加号给患者看病。“不给加号,患者那么老远来的,不忍心啊。”他总是说。
丁锷一生救过很多人的命,救活了很多家庭。他屡次用中医向开刀说“不”,有着说不完的神奇病案。“医道高深德才备,妙手回春医中仙”,患者这样称他。
一位患者左腿曾烂了一个很深的洞,恶臭难闻,前期住院治疗花了3万多元仍没治好,医院要求截肢。丁锷开了3味中药,经过一些处理,治疗1个多月后,患者伤口竟然痊愈了,总费用仅为17元。
丁锷对待患者总是一视同仁,对待穷苦病人,更显恻隐之心,70年代,在他的老家舒城还流传着“丁先生看病不要钱”的佳话。且他对待病人的关心不仅挂在嘴边,行动上更是常常让他的弟子自愧不如。
据他的弟子回忆,丁老的门诊日志上记录了他每个患者的联系方式,诊断后隔一段时间他就会主动对病人进行电话回访,问他们治疗效果如何。最初这么做还是在没有手机只有BB机的年代,联系非常不便,但这些麻烦在丁老面前从来都不是事儿,一做便是几十年。
他还时常告诫弟子:中医实乃博大精深,我们一辈子都学不完。在有限的生命中,要学好中医,首先要热爱中医、相信中医;再者,学习经典是掌握中医仁术的必由之路;其次,必须勤于临证,才能逐步了解和掌握中医辨证施治的精髓。最后,要善于领悟,勤写读书笔记和学习心得,在继承中创新。
【二】
如果有人问你,医生的职责是什么?你会怎么回答。
曾有人说,“人生下来后都是在去火葬场的路上排队,而医生的作用就是维护生命秩序,偶尔把人拉出来往后排一下。”
这样的看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,可难免有些悲观。人一生下来,的确是在向死亡奔赴,但随着人为的不同,会有千千万万不同的风景。这一路上,人不是在向死亡排队,而是在向最终的归宿敬礼。
如同他所说,“我不同意‘在去火葬场的路上排队’的观点,医生的职责是尽可能不让人插到病人的队列,让他健健康康、一步一步走就行了。”
那么如何才能称得上是好中医、名中医?”他说:“好中医就是四个词:精研医术、医德高尚、虚怀求学、精勤不倦。”
“一个好中医首先要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的工作;其次有别人对你的一种认可,无论是为人处事还是看病的疗效等;最后,好的中医一定是好学不止,有教学成果来传承。”
工作40多年,他在各种实体肿瘤治疗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到见解,退休后依然研究中医在临床上的整体观念,强调辨证施治,用无畏和不息去探索中医的博大。
他是陕西中医药大学十大名医王希胜教授。
王教授指出临床治疗不能见病不见人,应从人出发,以病人为本,照顾到病人的整体。为此他总结出一套自己的治疗方法,即:在天人合一、人伦和谐、自然观、整体观指导下,求辨证论治、综合调理的大同,存人与人之间因先天禀赋不同而造成的小异——中医的精准医学。
在日前举办的世中联肿瘤外治法专委会澳洲学术交流中,王教授指出,肿瘤源于自然,患肿瘤是必然(在同一人体内既有发生肿瘤的种子,又有合适肿瘤生长的土壤),面对肿瘤应该坦然。带瘤长期生存、无瘤完全康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。
【三】
师古而不泥古,勇于创新,大胆摸索,这是她对待医学的态度。
坚持学习经典,至今还保留着阅读《黄帝内经》等中医典籍的习惯,这造就了她在面对疑难杂症时的从容不迫。
她对待病人细致认真,热忱可亲。她的手机里存满了“老病人”的联系方式,打开通讯录就仿佛打开了患者的“大病历”。诊治过的疑难杂症病人,重症患者的治疗效果,她都了如指掌,牢记在心。
她说,医生是一个神圣而伟大的职业,因为你面对的是人,生命只有一次,不允许有任何差池。“看到病人痛苦而无助的眼神,我觉得肩上的担子很重,救治、帮助患者是义务,更是责任。”每每通过努力挽回一个生命,或使患者减轻病痛,她就觉得充实而感动。
她的医术,她的医德,为她赢得了自己,也赢得了别人的心。每逢她出诊,总是病人蜂拥,下班延迟一两小时是常事。
她是刚荣获“山西省名中医”荣誉称号的马华。
除了做好医者仁心的本职,马华还不遗余力传播中医养生知识。2005年至今,她利用业余时间,在广播、电视等媒体上,在医院、社区及相关单位,举办了100多场中医健康科普讲座。从第一次的三五十人听讲,到如今的几百人座无虚席。她不仅是挽救病人的医者,还是指导人类遵循自然的导师。
疾病是救不过来的,病人的产生永远大过于一名医生的“出世”。何况好的中医又凤毛麟角,又不断消亡。要真正战胜人类的疾病,必须团结人类本身,让他们成为自己健康的主人,这离不开中医文化的传播。而中医的传播,需要星星之火,每一位医者就是一枚火种,他们不仅能自己放射着耀眼光芒,同时也能点亮别人。
文源:医馆视界
马兜铃致癌?这个锅中医不背,西药一直是药品不良反应的重灾区!
爷孙俩的中医故事(小郎中学医记) - 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-1-引子
胡紫薇:中医是不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?家父的回答让我意外(不薄西而爱中)
倪海厦才是真正的药神,用经方治愈无数白血病患者(附小儿白血病辨证治疗方)
黄帝内经:不懂何为"精气",病难断,命难长!(说透阴阳玄机)
梁冬:我曾认为大部分中医都是或有或无的骗子,现在我为什么学中医
怎样才能远离癌症?(李可老中医、李辛、吴清忠、林杰、刘力红、刘希彦)
吃对有多么重要,很多名老中医都有自己坚持的食疗,所以健康长寿!
========== END ==========
温馨提示: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,仅供大家参考学习,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。如有需要,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。
⊙版权声明:文章源于网络,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为人父母者,不知医为不慈!为人子女者,不知医为不孝!
找不到好中医?不如自己学中医!
本号菜单中, 有完整的入门系列, 视频系列. 欢迎大家学习.
学习古中医, 伤寒论经方传承
厚德载物!草木金石仅除身病,正己培德方祛心魔!
祈愿:天下和顺,日月清明;风雨以时,灾厉不起;国丰民安,兵戈无用;崇德兴仁,务修礼让;国无盗贼,无有怨枉;强不凌弱,各得其所;人无病厄,富贵康宁;长寿好德,善始善终.